喧嘩的白晝過去了,世界重歸於寧靜。
我坐在燈下,感到一種獨處的滿足。

我總是不太喜歡喧鬧的地方,那種獨自一人坐擁在自己的王國享受孤寂的感覺,成了最迷人的甘釀。誰說只有野獸與聖人才喜歡孤寂,每一個人都需要一些恰如其分的孤寂時刻來完整他自己的生命。
孤寂井非單指一人,孤寂是一種心情、一種境界。孤寂的人最愛獨處,一個人靜靜地站著、坐著、躺著,看著周圍的風景,聽著風吹過的聲響,讓陽光照耀著自己的全身,什麼都不去想,因為沒有什麼值得此時此刻去喜、去怒、去哀、去樂。那心情正像佛語所雲的“超然世外”,享受著整個世界,卻不為它所動。

“結廬在人境,而無車馬喧”、“

無絲竹之亂耳,無案牘之勞形”、

“花間一壺酒,對影成三人”、

“守著窗兒,獨自怎生得黑”、

“明月幾時有,把酒問青天,……

我欲乘風歸去,又恐瓊樓玉宇,高處不勝寒”……

這些大概都是前人們孤寂的境界吧!伯牙之琴聲,世間惟有鐘子期可懂,子期一死,伯牙摔琴便也好理解了,然而最可悲的是沒有一個人能賞識認同自己的事業,那就要遺憾終生了。孔子三千弟子生前圍繞在身邊,可他老人家還要:“不怨天,不尤人,知我者莫天夫?”(了解我的人可能只有老天了)。梵高一生潦倒窮困,無人賞識,死後卻殊榮,那種活著時的孤寂,有誰可以體察?


現在的人越來越害怕獨處,怕一個人面對自己赤裸的靈魂。要盡力地去找熱鬧的場所,把自己的孤寂忘掉,其實這是不明智的做法。逃避是因為不願意從內心做起,不願意去靜下心來做事、思考,去整理自己淩亂的事物和心情。所謂的舉刀斷水、借酒澆愁,實在是無用功。


孤寂不是什麼特殊的情緒,在時間的流逝中和事態的變化間會自然消失的。它同時也是一種良好的機會,可以給予我們一個整理自己生活的機會以及考驗自己的機會,善於利用者從中受益匪淺,或者能成就一個更合理的生活方式與更完美的人格。
若讓孤寂的情緒消磨了我們的毅力,或者這樣的情緒白白的過去,難過也難過了,淒涼也淒涼了,非但—點審美的收益沒有,就連以後的生活也是沒有一點點的經驗借鑒可言,那真是失敗中的失敗了。

如果是無人理解,尤其是月下獨酌,以至於淒涼的心境都出來了,那麼不妨趕快開始自我剖析和內省,跳躍前進、完善自我的機會到了;如果是“前不見古人,後不見來者”的極品式的孤寂,那真是該恭喜了。

人若活到那樣的境界,只有山水日月樹木青草為伴,可以共語,可以互通,又只有讓後來人可以了解品味,想那如水的月光之中,對影成三人,衣衫飄動,心情散落,孤獨剪影,閃閃爍爍……人生的孤寂裏有大美,此情此景,美哉斯也!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玫瑰與咖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